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世界历史网>>中国历史>>明朝>>福建三十六姓因皇帝的命令迁移到太平洋一个岛国上面,至今也未归

  据《明史·琉球传》记载,1372年,琉球中山王察度向明朝朝贡。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察度在朝贡时提出要求赐予一些中国人丁,以便更好地学习中国文化及来往通商,明太祖接受察度王的邀请,赐中舟工三十六姓。其三十六姓,到底指的是三十六户还是三十六人,或者“三十六”只是一种虚数,至今仍有争议。

  不过据统计,目前久米士族的后裔实际上只有二十五姓,其中洪武、永乐年间到达琉球的后裔只有六姓;其他的十九姓中,九姓为后来陆续从中国迁入,十姓为奉琉球国王旨意入籍久米村之人(九姓琉球人、一姓日本人)。

  这些来自明朝的移民到达琉球后,在那霸港附近的浮岛上建立了久米村,并定居于此。闽人三十六姓多为航海家、学者或其他拥有一技之长的人,他们的后裔世代负责航海、造船、外交文书的编写、翻译、对华贸易等事务,因此在琉球社会中地位较高。从闽人三十六姓迁居琉球,到琉球被日本兼并的五百年期间,闽人三十六姓的后裔多出任琉球王府的外交官,琉球进贡使团的正议大夫、中议大夫多为人三十六姓后裔担任。

  由于人三十六姓的后裔居住在久米村,故而被称作“久米士族”。他们穿汉服并有倾明的政治倾向。清兵入关之后,他们拒绝剃发易服。但在向象贤改革中,琉球王府为了维持对清朝朝贡的需要,下令人三十六姓后裔于1650年集体改穿琉装、结欹髻。

  久米士族也一直按照儒家的丧葬节举行葬礼。在向象贤改革中,久米士族废除传统的土葬和儒家葬礼,改用琉球式的风葬和佛教葬礼。此后琉球王府的政策一直在土葬和风葬中摇摆,直到1726年最终确定了久米士族遵循土葬和儒家葬礼规定。

  久米士族与首里士族、那霸士族、泊士族共同为琉球的四大士族集团势力。但琉球王府的权力核心多被首里士族垄断,久米士族出身的三司官只有郑迵、蔡温二人。而久米士族则长期垄断四个官生的名额,直到1802年为止。

  由于闽人三十六姓后裔精通汉语,故而他们将中国的许多先进科技带入琉球。冲绳学学者伊波普猷、真境名安兴于1916年出版的《琉球五伟人》一书中,列举出了为琉球历史做出巨大贡献的五位历史人物麻平衡、向象贤、蔡温、程顺则、向有恒,其中,蔡温、程顺则两人是人三十六姓的后裔。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lishi.com/zhongguolishi/mingchao/2327.html

明光宗宠爱的两位李妃,

明光宗还是当太子得时候,当时太子府有两个李氏姬妾都封为选侍,......[详细]

中国历史上有六位武状元

在中国科举历史上三元及第的文状元是唐朝的崔元翰,唐德宗建中二......[详细]

他是伊斯兰教徒,七次被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详细]

明朝唯一有两个年号的皇

在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时年7岁的朱祁镇即位,是为英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