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世界历史网>>战争风云>>近代战争>>1941年6月25日—1944年9月19日芬兰和苏联之间的战斗:继续战争

  继续战争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芬兰和苏联之间的战斗,从1941年6月25日到1944年9月19日,芬兰方面称为继续战争是为了和冬季战争联系起来,认为是冬季战争的延续,但苏联方面认为只是卫国战争的一部分,是苏联和纳粹德国之间的战斗,芬兰只不过是德国的帮凶。而德国则认为这场战争对于苏联与德国的战争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对芬兰提供了大量关键物资的补给。

 芬兰军队在夺回维堡后,于1941年8月31日进行的步操

  这场战争于1941年6月25日开始也就是苏德战争开始后3天,当天苏军对芬兰境内发动空袭,紧接着芬军开始进攻苏联,到了1941年9月芬军已经占领整个卡累利阿地峡和东卡累利阿,在距离列宁格勒只有30公里的战线上停了下来。他们在这里驻防长达两年半。1944年苏军开始针对包含赫尔辛基在内,多个芬兰城市发动空袭,并于同年6月发动维堡-彼得罗扎沃茨克攻势,将芬军在1941年占领的土地加以收复。7月芬军成功挡住苏军进一步的进攻。9月5日芬军与苏军宣布停火。9月19日苏芬双方签订莫斯科停战协定,结束了继续战争。

  英国在1941年12月6日对芬兰宣战,但事实上没有参加战斗。在1947年的《巴黎和平条约》签定后,这场战争才算正式结束。

  当时芬兰在前线布置15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和2个长枪旅,另外在波特萨莫有2个德国山地师、在萨拉有1个德国步兵师,还有1个步兵师正在从挪威通过瑞典向芬兰挺进,苏联方面错误地估计芬兰只有10个师。

  当时苏联在边境驻扎有10个步兵师、1个摩托化师和2个炮兵师还有大约40个团分散在附近,列宁格勒有3个步兵师和1支机械化部队。750架空军战机以及700架海军战机,芬兰方面只有300架战机。

  但苏联在其他战场上和德国作战不利,还需要抽调部分兵力。

  6月28日芬军完成了对拉多加卡累利阿进攻的计划。同一时间纳粹德国对苏联的进攻十分顺利,德军深深攻入了苏联腹地。这让芬兰政府认为德国很快就会战胜苏联。芬军也由此判定对苏联展开收复失地及缩短防线的战争将是短期战争,从而确定了芬军的进攻计划《解放整个卡累利阿》。

  7月10日芬军越过芬苏边境,对拉多加卡累利阿展开进攻,7月15日攻到拉多加湖岸,切断苏军运输线。7月25日该路芬军抵达1939年的国境线,接着芬军将进攻重点移至其他战线。

  7月31日芬军对卡累利阿地峡展开进攻。这一支芬军在8月9日到达拉多加湖,包围苏军的三个师。8月31日收复维堡。9月2日抵达芬兰在1939年的国境线。而芬兰对东卡累利阿的进攻则在7月初展开。9月24日芬军抵达奥涅加湖。10月1日芬军攻占彼得罗扎沃茨克。

  至此德芬联军已经占领了全部卡累利阿,直逼列宁格勒。

  1941年8月份芬兰军队已经全部占领在冬季战争被夺去的领土,仍然和英国瑞典保持外交关系,在5月和6月时还宣称芬兰和苏联的战争只是防御性的,芬兰决不会和德国结盟。

  但是随着芬德联军的进攻,国联对芬兰实行封锁,7月12日英国对芬兰提出芬兰应与苏联结盟的要求。7月31日英国和芬兰断绝外交,英国空军轰炸了波特萨莫港口。11月28日英国对芬兰提出最后通牒“要求芬兰在12月3日以前,停止军事行动”。芬兰人则非正式的回应几天之内就会停战。英国并不满意。12月6日在芬兰独立日这一天,英国正式向芬兰宣战。

  在战争的一开始美国人对于芬兰的处境十分同情,但随着苏军的撤退,芬德联军开始对摩尔曼斯克铁路,这条苏联与西方盟国之间互相联络的铁路产生威胁。10月3日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通知,既然芬兰已经收回领土,就不应该再继续参与德国围攻列宁格勒的战斗。10月25日美国人要求芬兰停止继续作战并将军队撤至1940年的边界。芬兰总统里斯托·吕蒂拒绝。但他仍然在11月5日要求曼纳海姆停止进攻。

  11月芬兰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这让英国美国更加确定芬兰是轴心国的成员之一。尽管芬兰在当时还是民主国家(芬兰是轴心国所有成员中,唯一一个的民主国家),且其未签署三国同盟条约。而且当纳粹德国下令芬兰人将芬兰境内的犹太人送到由德国占领的波兰时,芬兰政府拒绝配合。而当1942年夏天访问芬兰的海因里希·希姆莱向芬兰人提到有关芬兰境内的犹太人的话题时,芬兰人则回应他:芬兰没有“犹太人问题”。

  当时的芬兰军队、部分的芬兰军官拥有犹太血统。在某些状况,这群犹太人有一些甚至还被德国授予铁十字勋章。但是这群犹太人拒绝接受。而芬军内部也有一些医官由犹太人担任,这些人救了不少德国士兵的生命。

  芬兰和德国的结盟,使得波罗的海成为德国的内海,阻止了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活动,使得德国可以利用其作为潜艇基地。而德国也常常利用芬兰北部的机场,轰炸英国位于苏联境内、摩尔曼斯克以及阿尔汉格尔斯克的海空军基地。

  德国进攻苏联的行动原本被德国人、甚至是英国人、美国人估计只需几个礼拜就会以德国胜利告终。然而到了1941年秋天这种估计就被证明是错的。而且纳粹德国在芬兰北部对摩尔曼斯克的进攻也因为准备不足,在11月宣告失败。这让芬兰政府开始怀疑德国是否真的可以快速结束战争。接着德国在莫斯科战役遭到失败,更让芬兰人怀疑德国是否可以取得战争的胜利。而且芬兰这时开始遭遇劳工、粮食的短缺以及通货膨胀的问题,而且他们的军队在经过接近半年的作战后,伤亡人数已经来到7万5千人,其中2万5千人死亡。因此芬兰政府曾经数次对苏联政府表示愿意停战,这行为受到德国的警告。芬兰政府最后决定继续作战,希望这样做可以让芬兰在之后,面对苏联的威胁可以有更多的支援。从而保住芬兰的独立。

  1943年2月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战败后,芬兰组织新一届内阁与政府,这一届内阁将寻求和平当作是最重要的政策。力图和苏联及国联达成和平协议。但斯大林坚持芬兰投降,芬兰人无法接受。于是在1944年2月斯大林命令苏军开始轰炸包含赫尔辛基在内的数个芬兰城市以施加压力。然而芬兰人拥有无线电窃听技术,并有效率的使用高射炮,这让苏联空军投下的炸弹只有5%的低命中率能成功击中目标。

  这时德国于纳尔瓦组织防御,在2月到4月间成功阻止苏军的进攻。德国这次胜利也让苏军无法从爱沙尼亚对芬兰发动进攻。而且由于芬兰人认为苏联的要求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芬兰政府在1944年4月中,暂停与苏联的谈判。

  1944年6月9日苏联开始从卡累利阿地峡发动反攻,这次进攻被称作“维堡-彼得罗扎沃茨克攻势”。苏军为这次进攻做了充足准备。他们在长约21.7公里的战线上布置了3千门火炮。其中在某些地段每1公里就布置了200门火炮。苏军在进攻开始后第2天就攻破芬军布置在战线最前沿的防线。6月14日苏军抵达芬军的第2条防线,VT线。接着苏军开始进攻东卡累利阿。6月28日彼得罗扎沃茨克被苏军攻占。

  尽管芬兰在苏军展开进攻后立刻向前线增援部队,然而芬军缺乏能够对付苏军重型战车的反坦克武器。这时德国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向芬兰政府表示,只要芬兰不再寻求停战,就可以提供反坦克武器“Panzerfaust”和“坦克杀手”给芬军。于是在6月26日芬兰总统里斯托·吕蒂向德国人保证,在他剩下的总统任期内,将不再谋求单独议和。稍后德国就为芬兰提供了武器支持。然而当里斯托·吕蒂对德国提出保证后,美国就宣布与芬兰断交,并警告芬兰不准与德国合作。

  到了7月芬兰军队退回到VKT线,这条防线大约等同于冬季战争结束时,芬苏双方的国境线。芬兰利用德国在武器和兵力上的支援在这里成功挡住了苏军的进攻,而苏军这时将注意力转移到波兰战线,停止对芬兰的进攻。而这时同盟国军队已经在诺曼底登陆。

  尽管成功阻止苏军的进攻,但是以当时芬军的战力,如果苏军再次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芬军将无法抵挡。而且这时德国已经在爱沙尼亚战败,芬兰急于想和苏联以任何条件尽快议和。于是在8月初里斯托·吕蒂辞去芬兰总统职位,这让他对德国人的承诺不再有效,也就使芬兰在寻求和平的过程少掉一个障碍。芬兰的新政府在8月下旬成立,新总统则由芬兰国会以非正统的方式,任命曼纳海姆为总统。

  9月4日芬兰宣布停火,隔天苏联亦宣布停火。

  苏联开出的和平条件十分严苛:要求芬兰赔偿6亿美金。后来苏联在英美两国压力之下,将赔款减至3亿美金(以美金在1938年的价值来算),但芬苏双方还是于9月19日在莫斯科达成协定。除了赔款之外,芬兰交还1940年边界以外的所有领土,另外将波特萨莫区域划割苏联,帕尔卡拉半岛租借给苏联50年(1956年就已经归还)、芬兰必须复员他们的军队、德国所有军队必须在14天内撤离芬兰领土。但德国军队不愿意在期限内自行离开,芬兰在拉普兰战争中转而与自己以前的盟友纳粹德国展开战斗。

  芬兰也被要求要清除卡累利阿地区的地雷,以及那些在拉普兰战争中,被撤退的德军所布置的地雷。清除地雷的工作持续到1952年,这让芬兰遭受了100人死亡、超过200人受伤。

  而随着芬军撤到1940年的边界,那些在先前随着芬军挺进而重返家园的芬兰人就只能跟随撤退的芬军,回到1940年的国境线之后。随着芬军撤退的芬兰人多达26万人,只有极少数人选择留在原地,成为苏联公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lishi.com/zhanzhengfongyun/jindaizhanzheng/3163.html

比格霍尔战役是美国陆军

比格霍尔战役,又称大洞战役(英语:Battle of the......[详细]

解放斯特拉斯堡发生于19

解放斯特拉斯堡发生于1944年11月23日,是法国在第二次世......[详细]

福隆战役发生于1974年12

福隆战役(英语:Battle of Phuoc Long)是......[详细]

安禄战役在1972年4月13日

安禄战役,(英语:Battle of An L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