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世界历史网>>历史百科>>战争条约>>布连斯奇条约

  布连斯奇条约是中国和俄国于1727年(清朝雍正五年)订立的划分中俄中段边界的条约(现在大部分成为俄蒙边界)。条约规定中俄中段边界,额尔古纳河,向西至沙毕纳依岭(即沙宾达巴哈)为界,以北归俄国,以南归中国。还包括通商、遣返逃人、宗教、外交等方面内容。

  该条约是不平等的,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俄国对我外蒙北疆的侵略,维护了中国北疆的稳定。

  条约全文

  中国政府为划定疆界事,特遣多罗郡王和硕、额驸策凌伯四格,兵部侍郎图理琛等会同俄国特遣全权大臣内廷大臣伯爵萨瓦务拉的思拉维赤。

  北自恰克图河流之俄国卡伦房屋,南迄鄂尔怀图山顶之中国卡伦鄂博,此卡伦房屋暨鄂博适中平分,设立鄂博,作为两国通商地方。至如何划定疆界,由两国各派廓米萨尔前往。由此地起往左段一面,至布尔古特依山,顺此山梁至奇兰卡伦,由奇兰卡伦起至阿鲁哈当苏,中间有齐克太、阿鲁奇都埒二处,此四卡伦鄂博以一段库河为界。由阿鲁哈当苏至额波尔哈当苏卡伦鄂博,由额波尔哈当苏至察罕鄂拉蒙古卡伦鄂博而为俄国所属者,暨中国之蒙古卡伦鄂博,将此两边以及中间空地酌中均分,比照划定恰克图疆界办理,以示公允。如俄国人所占地方之附近处遇有山,或山顶、或河,应即以此为界。如附近蒙古卡伦鄂博处遇有山、或山顶、或河,亦即以此为界。凡无山,河荒野之地,两国应适中平分设分鄂博,以清疆界。自察罕鄂拉之卡伦鄂博至额尔古讷河岸蒙古卡伦鄂博之外,两国于附近一带,各派人员,前往妥商,设立鄂博,以清疆界。

  恰克图、鄂尔怀图山之间,应即作为两国疆界。由第一鄂博起往右段一面,应经鄂尔怀图山,特们库朱浑、毕齐克图、胡什古、卑勒苏图山、库克齐老图、黄果尔鄂博、永霍尔山、博斯口、贡赞山、胡塔海图山、蒯梁、布尔胡图岭、额古德恩昭梁、多什图岭、克色纳克图岭、固尔毕岭、努克图岭、额尔寄克塔尔噶克台干、托罗斯岭、柯纳满达、霍尼音岭、柯木查克博木、沙毕纳依岭等处。按以上各山岭,均须择其最高之处,适中平分,以为疆界。其间如横有山、河,此等山、河两国应适中平分,各得一半。

  按照以上划定疆界,由沙毕纳依岭起至额尔古讷河为止,其间在迤北二带者,归俄国,在迤南一带者,归中国。所有山,河鄂博,何者为俄属,何者为中国属,各自写明,绘成图说,由此次两国派往划界各员即互换文件,各送全权大臣查阅。疆界既定之后,如两国有无知之徒,偷入游牧,占踞地方,建屋居住,一经查明,应即饬令迁回。本处两国人民,如有互相出入难居者,一经查明,应即各自取回,以安边疆。两边乌梁海人之取五貂者,准其仍在原处居住,惟取一貂者,自划定疆界之日起,应永远禁止。

  两国大臣各将以上办法认为确当,议定了结。

  此约经两国批准,于一千七百二十七年八月二十日在波尔河边互换。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中俄东段边界得到确认,但是自额尔古纳河以西的边界尚无明文规定。中国方面从《尼布条约》签订、中俄划定东段边界起,曾多次建议俄国举行谈判,但俄国利用边界未划定的状况,蚕食蒙古的大片土地,一直拒绝中国的建议。清朝政府希望能够尽早划定该地边界,但是俄方认为拖延划界更为有利。对此,清朝政府将双方贸易与边界问题挂钩,限制俄国商人在中国的贸易行为。

  1725年俄国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认为清朝政府在对准噶尔的战争中有求于俄国,此时划分边界可以谋得更大利益,因此她于1725年8月11日任命“特遣驻中全权大臣”,来华谈判商务和边界问题。

  俄方的谈判要点有以下四点:

  与中国缔结商约;

  划分边界应以俄方绘制的西伯利亚地图为依据,俄国不能放弃贝加尔湖、乌丁斯克、色楞格河下游以及尼布等地,不能让中国在额尔齐斯河取得据点;

  答应送回中国私逃者及非法逃离中国的人;

  要求东正教传教士在北京的居住权。

  俄罗斯大臣带了1500名卫队,总共2000人,在来北京的途中,还频频与噶尔丹部叛乱势力联系,鼓励他们叛乱,妄图以此对清政府进行要挟;他也多次派人跟在中国的法国传教士巴多名联系,让他提供一些关于清政府对谈判、平叛和传教士的态度的情报;他更大肆收留中国逃人,南移恰克图和库河支流的岗哨,力争在谈判、划界前多占一些中国土地。

  经过一年的长途旅行,俄国使团于1726年底到达北京。之后中俄双方在北京进行了六个月的谈判,为了侵占中国的更多领土,萨瓦一面以攻为守,反诬中国收留俄国逃人,叫嚣要收复俄国因《尼布条约》而“丧失”的黑龙江土地,一面用小恩小惠拉拢大学士马齐,叫他提供情报,包括中国谈判代表的性格等等。

  1727年7月3日,谈判改在离恰克图10多公里的布尔河畔举行,清朝派去的首席代表是隆科多。7月26日隆科多因私抄玉牒案被撤回囚禁于畅春园,中方实际上的首席代表是郡王额驸策凌。策凌和四格、图理琛一起,又跟萨瓦、郎格谈了一个月零四天才在1727年8月31日(雍正五年七月十五日)签订《布连斯奇界约》,俄方代表为萨瓦,清朝代表为策凌。11月2日(雍正五年九月初七),又签订了《恰克图条约》,次年五月十八日(1728年6月25日)双方在恰克图正式换文。

  《布连斯奇界约》不分条款,由满、蒙、俄和拉丁四种文字缮写。

  《恰克图条约》共十一条,包括边界、商务、逃人、宗教、外交等方面。其中边界方面基本重申《布连斯奇界约》的,但它重申乌第河流域仍是待议区;关于商务关系,主要是规定“准其两国通商。既已通商,其人数仍照原定,不得过二百人,每间三年进京一次。除两国通商外,有因在两国交界处所零星贸易者,在色楞额之恰克图、尼布朝之本地方,择好地建盖房屋情愿前往贸易者,准其贸易”;它还规定:中国允许在北京俄罗斯使馆内建造东正教堂,教士四人,学生四人,教习二人,由中国给予赡养;双方对逃犯、越境行窃和杀人犯均需严拿治罪,等等。

  中俄双方即派出界务官,分组前往恰克图迤东和迤西,划定地段,勘分国界。在勘界过程中,俄方进一步将一些原属中国的土地划入沙俄版图。勘界结果,双方分别订立了《阿巴哈依图界约》和《色楞格界约》,在东面设置了六十三个界标,在西面设置了二十四个界标。中俄中段划界工作至此全部结束。

  《布连斯奇条约》基本上是中俄两国在平等状态下签订的。中国方面主要成果是确定了两个边界,获得俄方送还逃人的许诺,切断了俄国对中国西北叛乱者的援助。俄国则取得了在北京和恰克图的自由贸易权利(参见阿勒坦布拉格),并获得了原未完全控制的色楞格河下游地区。

  《布连斯奇界约》和《恰克图条约》使俄国得到了比《尼布条约》更多的利益。尽管如此,条约的签订毕竟实现了康熙时期未能实现的愿望,明确划定了中俄中段边界,遏制了俄国自清初以来对我外蒙北疆的侵略势头,同时也使我国北部边境的贸易一定程度地活跃起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lishi.com/lishizonghe/zhanzhengtiaoyue/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1864年伦敦条约是关于英

    1864年伦敦条约是关于英国将爱奥尼亚群岛合众国割让给希腊的......[详细]

    《胡贝图斯堡条约》是17

    《胡贝图斯堡条约》(德语:Frieden von Huber......[详细]

    《施特拉尔松德条约》于

    《施特拉尔松德条约》(德语:Friede von Stral......[详细]

    枫丹白露条约是1807年10

    枫丹白露条约是1807年10月27日西班牙国王查理四世和法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