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世界历史网>>历史百科>>语系文字>>八思巴字是蒙古元朝忽必烈时期由国师八思巴根据当时的吐蕃文字而制定的一种文字

  八思巴字,也常被称为八思巴文,是蒙古元朝忽必烈时,由国师八思巴根据当时的吐蕃文字而制定的一种文字,用以取代标音不够准确的畏兀儿人塔塔统阿创的塔塔统阿蒙古文。然而此时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已经分裂为大元和四大汗国各自为政,因此八思巴字一直只有元朝采用,并主要用作为汉字标音符号。被明朝推翻之后,八思巴字遂废弃不用,但还在北元通行过一段时期。到了明末,蒙古高原的蒙古人被其他国蒙古民族同化,转而重新采用传统蒙古文。

 

八思巴文蒙古语诏书

  自从元朝颁布八思巴文后,皇帝的蒙古文圣旨皆改用八思巴字拼写,学界称为八思巴字蒙古文。然而不少蒙古宗王的令旨,敦煌及亦集乃路黑城的民间契约或官方文书,仍然多数使用胡都木蒙古文写成。由于八思巴字精于准确标音,八思巴字蒙古文保留了大量中古蒙古语的资料,被视为研究蒙古语音韵学的宝库。

  由于八思巴字是一种崭新的文字,当时元政府花了不少人力物力著书立说,指导国民如何使用这种文字。这些书籍包括有用八思巴字对译汉语或其他语言的资料。如元代朱宗文1308年校《蒙古字韵》和在1325年后增补入陈元靓《事林广记》的《百家姓蒙古文》,后世人可利用它们来研究元代汉语的音韵系统,和发展成北方官话的过程。书写汉语时在八思巴制定的字母中去掉ꡘ(啰)、ꡢ(遐)、ꡥ(恶)三字,而增入ꡤ(法)、ꡚ(设)、ꡜ(诃)、ꡗ(耶)四字的变体字ꡰ(敷)、ꡮ(审)、ꡯ(匣)、ꡭ(喻)。

  《蒙古字韵》中“见母”等清音没有同八思巴文的ꡀ(葛)等清音相对应,这个明显的错误,可能与采用八思巴文拼写蒙古语的惯例有关,如八思巴字ꡂ(ga)或ꡁ(kha)对应畏吾儿字ᠺ(ga或ka)而八思巴字ꡀ(ka)只用于梵语藏语借词;汉语三十六字母与梵藏字母之间的这种颠倒的清浊音对应,是元代八思巴字拼写汉语的既成事实,后来在清代1750年著《钦定同文韵统》的《华梵字母合璧谱》中复正华梵字母清浊对应。

  表中汉语三十六字母归类依据张麟之《韵镜·三十六字母》。表中所列八思巴字母汉语名字依据元代盛熙明1334年著《法书考》和明朝陶宗仪1376年著《书史会要》,它们糅合了唐智广794年后著《悉昙字记》和北宋1035年著《景祐天竺字源》的译音。

  表中舌上音“知、彻、澄、娘”和半齿半舌音“日”选取了对应龈颚音的拟音,因《蒙古字韵》未采用八思巴文中对应卷舌音的字母ꡫ(ḍa)、ꡪ(ṭha)、ꡩ(ṭa)、ꡬ(ṇa)和对应齿龈音的字母ꡘ(ra)。八思巴文拉丁转写因人而异没有既定标准,表中拉丁转写方法同于藏文。

  八思巴字虽然在历史舞台上出现的时间很短暂,但由于当年蒙古帝国的幅员广阔,加上因为行军的原因,这种文字实际上流传的区域比常人想像中大。例如清末的达赖喇嘛印章、阿拉善王爷的印章均是用八思巴字刻制,一些内蒙古、安多和西藏地区的寺院门上有八思巴字刻的经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lishi.com/lishizonghe/yuxiwenzi/21084.html

契丹大字由耶律突吕不和

契丹大字是契丹语的一种文字,与契丹小字统称契丹文。 ......[详细]

巴蜀图语是在今四川省及

巴蜀图语,又称巴蜀刻符、巴蜀符号或巴蜀图形文字,是在今四川省......[详细]

半坡陶符是中国新石器时

半坡陶符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一种接近文字形式的符号,在西安半坡遗......[详细]

古波斯楔形文字是准字母

古波斯楔形文字是准字母楔形文字,它是古波斯语使用的主要文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