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个民族 编辑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调查统计正式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其余为未识别民族 。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其中汉族人口比重最大,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1%左右,其它55个民族总人口偏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9%左右,故称其为少数民族。未识别民族人口为640101人。
中文名:56个民族
外文名:56 Ethnic Groups
统称:中华民族
所属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总人口:13.9008亿(2017年末大陆人口)
语言种类:60种以上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贡献自己的才智。
据中国政府考察统计正式确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共有56个,其他为未识别的民族 。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汉族人口比重最大,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1%左右,其它55个民族总人口偏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9%左右,故称其为少数民族。
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超过1600万(2000年) ;最少的是珞巴族,人口不足3000人(2000年) (未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固有领土藏南地区的60万珞巴族人)。
(未识别民族主词条:中国未识别民族)
|
|
|
民族 | 拼音 | 民族 | 拼音 | 民族 | 拼音 | 民族 | 拼音 |
|---|---|---|---|---|---|---|---|
阿昌族 | ā chāng zú | 鄂温克族 | è wēn kè zú | 傈僳族 | lì sù zú | 水族 | shuǐ zú |
白族 | bái zú | 高山族 | gāo shān zú | 珞巴族 | luò bā zú | 塔吉克族 | tǎ jí kè zú |
保安族 | bǎo ān zú | 仡佬族 | gē lǎo zú | 满族 | mǎn zú | 塔塔尔族 | tǎ tǎ ěr zú |
布朗族 | bù lǎng zú | 哈尼族 | hā ní zú | 毛南族 | máo nán zú | 土家族 | tǔ jiā zú |
布依族 | bù yī zú | 哈萨克族 | hā sà kè zú | 门巴族 | mén bā zú | 土族 | tǔ zú |
朝鲜族 | cháo xiǎn zú | 汉族 | hàn zú | 蒙古族 | měng gǔ zú | 佤族 | wǎ zú |
达斡尔族 | dá wò ěr zú | 赫哲族 | hè zhé zú | 苗族 | miáo zú | 维吾尔族 | wéi wú ěr zú |
傣族 | dǎi zú | 回族 | huí zú | 仫佬族 | mù lǎo zú | 乌孜别克族 | wū zī bié kè zú |
德昂族 | dé áng zú | 基诺族 | jī nuò zú | 纳西族 | nà xī zú | 锡伯族 | xī bó zú |
东乡族 | dōng xiāng zú | 京族 | jīng zú | 怒族 | nù zú | 瑶族 | yáo zú |
侗族 | dòng zú | 景颇族 | jǐng pō zú | 普米族 | pǔ mǐ zú | 彝族 | yí zú |
独龙族 | dú lóng zú | 柯尔克孜族 | kē ěr kè zī zú | 羌族 | qiāng zú | 裕固族 | yù gù zú |
俄罗斯族 | é luó sī zú | 拉祜族 | lā hù zú | 撒拉族 | sā lā zú | 藏族 | zàng zú |
鄂伦春族 | è lún chūn zú | 黎族 | lí zú | 畲族 | shē zú | 壮族 | zhuàng zú |
(表格内容来源 )
中国各民族分布图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中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据《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载,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草原面积占全国的75%,中国著名的5大天然牧区,都在少数民族地区;森林面积占全国的43.9%;林木蓄积量占全国的55.9%;水力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65.9%。此外,还有大量的矿藏资源,以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
56个民族
全国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中国少数民族:1953年7月1日为3532万人,1964年7月1日为4000万人,1982年7月1日为6724万人,1990年7月1日为9120万人,2000年11月1日为10643万人。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12.9533亿人。其中汉族115940万人,占91.59%;少数民族10643万占8.41%(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1692万人,增长了11.22%;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523万人,增长了16.70%)。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25932641人,占91.5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8.4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66537177人,增长5.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7362627人,增长6.92%。
民族 | 总人口 | 男性人口 | 男性比重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人口为1220844520人,占91.6%(2010,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1%。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公元前21世纪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夏、商、西周几个王朝。他们虽都自认黄帝为其祖先,实际却来自不同的部落集团,经过漫长历史年代的接近、交往、斗争和融合,形成了共同族体。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以区别于蛮、夷、戎、狄等;至战国时,秦、楚、齐、燕、韩、赵、魏同称诸夏。后经兼并、争战,形成诸夏统一趋势,进至中原的戎、狄、夷、蛮也与华夏融合,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前221年秦兼并六国,统一诸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汉族以先秦华夏为核心,在秦汉时期形成统一民族。壮族
满族
回族
苗族
维吾尔族
土家族
彝族
蒙古族
藏族
布依族
侗族
瑶族
朝鲜族
白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黎族
傣族
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上座部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畲族
其中广东汕尾市深汕区鹅埠镇红罗畲族村 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傈僳族
仡佬族
东乡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佤族
纳西族
羌族
土族
仫佬族
锡伯族
柯尔克孜族
达斡尔族
景颇族
毛南族
撒拉族
布朗族
塔吉克族
阿昌族
普米族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满语族通古斯语支,分海拉尔、陈巴尔虎、敖鲁古雅三种方言。没有文字,牧区一般用蒙文,农区和林区通用汉文。 鄂温克族的民间文学十分丰富,鄂温克族的口头创作有神话、故事、歌谣、谜语等,还善于用桦树皮刻剪成各种工艺品。他们能歌善舞,民歌优美动听,风格独特,即景生情,即情填词。 鄂温克族人在森林中没有固定的住所,“撮罗子”是他们的传统民居。“撮罗子”,鄂温克语叫“希椤柱”,它的外形如同鄂伦春族的“仙人柱”,高约3米,直径约4米,是一种圆锥形建筑物,实际上是用松木杆搭成的圆形窝棚,也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帐篷。“撮罗子”的遮盖物随季节变化有所不同,夏季一般用桦树皮,冬季则用麂、鹿皮包裹。 怒族
京族
基诺族
德昂族
保安族
俄罗斯族
裕固族
乌孜别克族
门巴族
鄂伦春族
独龙族
塔塔尔族
赫哲族
珞巴族
中国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中国大陆官方实行无神论宣传教育,汉族主要信仰佛教、道教。 中国少数民族群众大多有宗教信仰,有的民族群众性地信仰某种宗教,如藏族群众信仰藏传佛教。中国政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制定了具体政策,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少数民族公民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 中国少数民族中信仰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的有藏、蒙古、土、裕固、门巴、普米、纳西7个民族;信仰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的有傣、布朗、德昂等民族和部分佤族;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保安、撒拉、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塔吉克10个民族;信仰基督教的有彝、苗、拉祜、景颇、傈僳等族的一部分。俄罗斯和鄂温克族的一小部分人信仰东正教。在独龙、怒、佤、景颇、高山、鄂伦春、珞巴等一些少数民族中,还保持着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多种信仰。 各民族群众,不论信仰何种宗教,他们正常的宗教活动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在少数民族散居的地区,他们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也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生活质量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缩写:QOL)指数的值在0与100之间。一般把生活质量指数小于60的归于生活质量较差,指数在60~75之间的归于生活质量一般,在75~90之间的归于生活质量较好,90以上的归于生活质量好。各个民族按照生活质量指数的高低分组见以下“表1”、“表2”。
根据“表1”和“表2”可以看出,1990年,属于较差一组的民族有12个,归入好的一组的民族只有2个;而到2000年,生活质量指数小于60的民族已经消失,生活质量指数大于90的民族已增加到12个。这再一次说明中国人口生活质量在提高,且这种提高是普遍的。 人口素质根据以上“表1”、“表2”的数据看出,人口素质(The Physical Quality of Life Index,缩写:PQLI)指数在75以下的,即生活质量属于较差和一般的,全部为西部世居民族。按生活质量从低到高对56个民族排序,前30位都为西部世居民族。 语系分布中国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分别属于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 汉藏语系 包括汉语和藏缅、壮侗、苗瑶三个语族。汉语在语言系属分类中相当于一个语族的地位。据1990年中国人口调查的数字估计,说汉语的人口有11.09亿多。在中国说藏缅语族语言的人口约有2200万。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包括藏语、门巴语、珞巴语、僜语、嘉戎语、羌语、普米语、独龙语、土家语、彝语、傈僳语、纳西语、哈尼语、拉祜语、白语、基诺语、怒语、景颇语、阿昌语、载瓦语等。在中国说壮侗语族语言的人口有2300多万。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贵州、湖南、广东、海南五省。包括壮语、布依语、傣语、侗语、水语、仫佬语、毛南语、拉珈语、黎语、仡佬语等。在中国说苗瑶语族语言的人口约有940万。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东五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包括苗语、布努语、(瑶)勉语和畲语。 阿尔泰语系 包括蒙古、突厥、通古斯--满3个语族。在中国说蒙古语族语言的人口约有550万。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辽宁、吉林、青海、甘肃等省。蒙古语族包括蒙古语、达斡尔语、东乡语、东部裕固语、土族语和保安语。中国说突厥语族语言的有840多万人,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甘肃、黑龙江等省。中国境内突厥语族包括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乌孜别克语、塔塔尔语、撒拉语、西部裕固语和图佤语。在中国说通古斯--满语族语言的人口约有20万。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通古斯--满语族包括满语、锡伯语、赫哲语、鄂温克语和鄂伦春语。满族通用汉语。 南岛语系 又称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中国台湾省高山族语言属这个语系的印度尼西亚语族。高山族使用排湾语、阿眉斯语、布农语、鲁凯语、卑南语、邵语、赛夏语、赛德克语、邹语、沙阿鲁阿邹语、卡那卡那富语等语言。主要分为3个语群:排湾语群、邹语群、泰雅语群。 南亚语系 (孟-高棉语族)语言的人口约44万,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边疆地区。该语系在中国境内包括佤语、德昂语、布朗语。 印欧语系 只有属于斯拉夫语族的俄语和属于印度-伊朗语族的塔吉克语。说俄语的有1.3万多人,说塔吉克语的有3.3万人,共约4.6万人。语言研究在少数民族语言的研究方面,中国有些少数民族在古代就有自己的语文学家。他们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研究,写出著作,取得重要成就。藏语学者图弥三菩札于7世纪参考梵文,根据藏语的语音结构,创制藏文。他还写出《三十颂》、《性入法》等语法著作。19世纪中叶,司都·却吉久赞出版《藏文文法》。维吾尔族至晚在8世纪就参考粟特文创制回鹘文。维吾尔族学者马合木德·喀什噶里在11世纪调查西域和中亚一带的突厥语言,编写《突厥语词典》。蒙古族学者搠思吉斡节儿于14世纪初写的《蒙文启蒙》奠定了蒙文正字法的基础。中国现代语言科学工作者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调查研究少数民族语言。 语言濒危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的《全球濒危语言地图》,在全世界现存的6000多种语言中,有一半以上的语言濒临消失的危险。中国虽然不在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但至少也有数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UNESCO将西南地区、东北地区、陕晋黄河中游地区列为中国濒危语言最集中的地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发展中国家。除汉族外,已确定民族成分的有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5%,分布在占全国总面积约55%的土地上。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全部使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正在面临消亡的危险。尽管中国在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其语言多样性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即使使用人口超过1000人的语言,也并不说明它们有较强的生命力。例如,满族虽然有1100多万人口,但会说满语的人却已经不足百人,而能精通满文的不到10人,他们都是年过八旬的老人;这些老人辞世之时,也将是满语退出历史舞台之日。有关人士担忧:如果满语消失,很多清代史实再也没有解密的机会了。 对此,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指出:当今处于弱势的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强势语言、全球化、互联网等的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因此有关机构和语言学界都应该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抢救濒临消失的民族语言。保护民族语言,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 文字概况汉、回、满三个民族通用汉文,回族最早使用阿拉伯文,后使用汉文,但加入了一些阿拉伯语、波斯语成分;满族原使用满语。蒙古、藏、满、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彝、傣、拉祜、景颇、锡伯、俄罗斯、壮、布依、水、傈僳、白等17个民族各有自己的文字。这些文字多数都有较长的历史。其中蒙古族使用一种竖写的拼音文字,通用于蒙古族地区。居住在新疆的蒙古族还使用一种以通用的蒙古文为基础而适合卫拉特方言特点的拼音文字。云南傣族在不同地区使用4种傣文。上述15个民族共使用17种文字。此外,傈僳族中大部分信仰基督教的群众,使用一种用大写拉丁字母及其颠倒形式的字母拼写僳僳语的文字,还有少数人使用当地农民创制的僳僳音节文字“竹书”。云南省东北部一部分信仰基督教的群众使用一种把表示声、韵、调的符号拼成方块的苗文。云南佤族中信仰基督教的少数群众使用拉丁字母形式的佤文。壮族、白族和瑶族中还有一部分人使用在汉字影响下创制的方块壮字、方块白文和方块瑶字。布依族人在解放前的使用的古文字大致有三种:一种是方块布依字,一种是在宗教典籍中发现的符号型文字,一种是拼音型文字(包括CV型文字和传教士创制的主要用于翻译圣经的拉丁字母文字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已使用文字的民族有21个,文字种类有24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又为壮、布依、苗、侗、哈尼、僳僳、佤、黎、纳西、白、土、瑶共12个民族和景颇族中说载瓦语的人使用拉丁字母为基础新创制了拼音文字。其中苗族因方言差别大,分别给其黔东、湘西和川黔滇三个方言创制了文字,给滇东北次方言也设计了一种文字方案。因此,共有16种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还有一些在历史上使用过,后来停止使用的文字,即突厥文、回鹘文、察合台文、于阗文、焉耆龟兹文、窣利文、八思巴字、契丹大字、契丹小字、西夏文、女真文、东巴图画文字、沙巴图画文字、东巴象形文字、哥巴文、水书、满文等17种文字。这17种在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文字,加上使用的40种文字,共有57种文字。 文字类型 中国不但语言类型较多,文字类型也很丰富。从类型上看中国文字有非字母文字和字母文字两大类。属于非字母文字一类的: ①图画文字。在中国发现的图画文字有两种。一种是云南省纳西族的东巴图画文字,另一种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尔苏人的尔苏沙巴图画文字。这两种文字共同的特点是:尚未形成固定的行款,有从左向右的,也有由右到左的,既有由上到下的,也有由下到上的;常常利用字组构成的形象来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读出来的经文中的词语,一般都比写出来的字多。这两种文字都还不是成熟的文字,只是文字的雏形。 ②象形文字。它既包括整体像某事物形体或状态的字和以象形字为基础构成的指事字,又包括由多个单体象形字结合构成的会意字和形声字。词根是单音节的汉藏语系语言使用这种象形文字,基本上都是一个字读一个音节。云南纳西族的象形文字和贵州水族的水书中的大部分字,都是一个字读一个音节。纳西族的象形文字有以下三个特点:一个字只能读一个音节;以单体象形字为主,也有形声字、会意字;就文字的作用说,已经由表意发展到表音。 ③楷书化汉字和在汉字影响下创制的几种文字。有两类情况:字形结构虽受汉字的影响,但有自己的特点,借用汉字不太多。属这一类的有契丹大字,西夏文和女真文;大量使用音读汉字和训读汉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语言,也用形声或其他方法创制表达本族语词的新字。方块壮字、方块布依文、方块白文和方块瑶字,都属于这一类。 ④音节文字。音节文字的共同特点是每个字表示一个音节,笔画比较简单。这一类文字,发现的有三种,即彝文、纳西族的哥巴文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部分地区的傈僳族使用的“竹书”。 字母文字也称拼音文字。中国民族的字母文字可按字母形式的来源和其他情况,分成以下七类: ①藏文、八思巴字、傣文、于阗文、焉耆龟兹文。这些文字的字母都是直接或间接参考印度的某种字母创制的。 ②窣利文、回鹘文、蒙古文、满文、锡伯文。窣利文来源于波斯时代的阿拉米文草书。回鹘文字母是参考窣利字母创造的。以后蒙古文字母的制定又参考了回鹘字母,满文字母的制定则参考了蒙古文字母。锡伯文是满文的延续。 ③察合台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这四种文字都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同一字母的单写,在词头、词中、词尾、书写形式略有不同。 ④突厥文。根据突厥文献早期发现的地点,又称鄂尔浑叶尼塞文。 ⑤契丹小字和方块苗文。这三种文字在汉字的影响下,都把属于一个音节的字母拼成一个方块。 ⑥俄文。新疆的伊犁、塔城等地有近3000俄罗斯族人,他们使用俄文。 ⑦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拉祜族、景颇族和佤族的文字,都是拉丁字母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就使用。 中国的少数民族中,还有一些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或已有文字但不完善的,也根据他们的意愿、创制文字或者选用对他们适用的现有文字,如壮族的拉丁文字。 1、本站所有文本、信息、视频文件等,仅代表本站观点或作者本人观点,请网友谨慎参考使用。 词条信息
| ||||||||||||||||||||||||||||||||||||||||||||||||||||||||||||||||||||||||||||||||||||||||||||||||||||||||||||||||||||||||||||||||||||||||||||||||||||||||||||||||||||||||||||
|---|---|---|---|---|---|---|---|---|---|---|---|---|---|---|---|---|---|---|---|---|---|---|---|---|---|---|---|---|---|---|---|---|---|---|---|---|---|---|---|---|---|---|---|---|---|---|---|---|---|---|---|---|---|---|---|---|---|---|---|---|---|---|---|---|---|---|---|---|---|---|---|---|---|---|---|---|---|---|---|---|---|---|---|---|---|---|---|---|---|---|---|---|---|---|---|---|---|---|---|---|---|---|---|---|---|---|---|---|---|---|---|---|---|---|---|---|---|---|---|---|---|---|---|---|---|---|---|---|---|---|---|---|---|---|---|---|---|---|---|---|---|---|---|---|---|---|---|---|---|---|---|---|---|---|---|---|---|---|---|---|---|---|---|---|---|---|---|---|---|---|---|---|---|---|---|

主体民族汉族形象之一
中华56个民族服饰(漫画)全集(组图)
1999年 56个民族的邮票
壮族
满族
回族
苗族
维吾尔族
土家族
彝族
蒙古族
藏族
布依族
侗族
瑶族
朝鲜族
白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黎族
傣族
畲族
傈僳族
仡佬族
东乡族
高山族
拉祜族
水族
佤族
纳西族
羌族
土族
仫佬族
锡伯族
柯尔克孜族
达斡尔族
景颇族
毛南族
撒拉族
布朗族
塔吉克族
阿昌族
普米族
鄂温克族
怒族
京族
基诺族
德昂族
保安族
俄罗斯族
裕固族
乌孜别克族
门巴族
鄂伦春族
独龙族
塔塔尔族
赫哲族
珞巴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