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世界历史网>>中国历史>>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里面的前燕、南燕、后燕、南燕和北燕之间有什么关系

  西晋时,慕容廆为鲜卑族慕容氏的首领,曾效忠西晋,与鲜卑族以外的民族作战。后来其儿子慕容皝于337年自称为燕王。342年击败了后赵的二十万大军,解除了来自中原的压力,建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东破夫余及高句丽,攻灭鲜卑宇文部,成为辽西唯一的武装势力。

  352年,皝子慕容儁灭冉魏称帝,迁都蓟,并随后的几年平定了北方的局势,于357年迁都邺。其地与关中的前秦平分黄河流域。358年,慕容儁下令全国州郡检查户口,每户仅留一丁,此外全部征发当兵,拟拼集150万大军以灭东晋前秦以统一天下。

  公元363年前燕全面的攻势开始发动,四月,慕容忠攻荥阳。公元364年二月,前燕李洪开始略地河南,四月,前燕攻许昌、汝南、陈郡,徙上述三地万余户于幽州,遣镇南将军慕容尘屯许昌。七月,太宰慕容恪亲自领兵攻打洛阳,东晋洛阳守军战败逃离。公元365年三月,前燕攻克洛阳。

  慕容儁死时命弟慕容恪辅政,后慕容恪阻止了宫廷的内讧。东晋乘慕容恪死时,由大司马桓温领兵北上,被吴王慕容垂击败,慕容垂却被掌权者慕容评所猜忌。慕容垂被逼无奈,出走前秦,被苻坚收留。

  苻坚遂开始讨伐前燕的计划,由于慕容评为人贪鄙,致使军心离散,结果前燕15万主力部队被王猛所率领的前秦军歼灭。苻坚趁势包围前燕的首都邺城。公元370年十一月,慕容�逃出邺城,试图返回辽东的根据地龙城,中途被前秦军抓获,前燕灭亡。

  前秦苻坚灭前燕后,尽徙鲜卑入关中。苻坚淝水兵败后,政权陷于瓦解。晋太元九年(384年),前燕皇帝慕容

  其弟慕容冲也起兵反秦,兵败后归于慕容泓。慕容泓兵势大振,有众10万。后谋臣高盖等因慕容泓执法苛暴,杀慕容泓,拥立慕容冲为皇太弟。

  次年(385年)慕容冲称帝于阿房(今陕西西安市西),率军陷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纵兵暴掠。鲜卑贵族都想东归,不愿留在关中,太元十一年(386年)杀慕容冲。此后有数位前燕贵族和将领被拥立为君主,最后慕容廆族孙慕容永立为河东王,率众东归,击败前秦苻丕,据有长子(今山西长子县西),称帝。

  西燕中兴九年(394年),后燕发兵陷长子,杀死慕容永及其公卿大将三十多人,西燕亡。

  前秦在383年淝水之战大败后,投降前秦的前燕贵族慕容垂在苻坚同意下回到邺城。时丁零族翟斌在洛阳新安一带起兵反秦,镇守邺城苻坚庶长子苻丕拨兵2千给慕容垂,派宗室苻飞龙领兵1千为慕容垂的副手,前去对付翟斌,但慕容垂于行军中袭杀苻飞龙,与前秦正式决裂。

  384年正月,慕容垂渡过黄河移至洛阳附近,与翟斌联兵攻洛阳。后引兵东下,在荥阳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建元燕元元年。后自石门渡黄河,向邺前进,时有众20余万。到了385年八月,苻丕撤出邺城,退往晋阳,整个河北,皆落入慕容垂手中。386年正月,慕容垂称帝,定都中山(今河北省定州),改元建兴,史称后燕

  396年四月,慕容垂病死,子慕容宝继承帝位。后燕在全国重要的战略及政治中心有五处,即中山、龙城、邺、晋阳、蓟。八、九月间,北魏拓跋珪率领40余万大军,攻取晋阳。这时慕容宝在中山有步兵12万、骑兵3.7万,悉数出抗拒魏军,大败而还。魏军进军包围了中山,397年三月,慕容宝率军突围,退往中山。十月,魏军攻下中山,后燕官吏兵投降两万余人,后燕的疆域被切断为南、北二部。

  398年,慕容德在滑台称燕王,建立南燕。兰汗杀死慕容宝,自称大将军、大单于、昌黎王。慕容盛杀兰汗自立,因治下太严,刑罚残忍,在401年为大臣段玑所杀。鲜卑贵族立慕容垂少子慕容熙为帝,他采行了胡汉分治的政策来统治国家。407年,冯跋兄弟趁慕容熙送葬苻后时起事,推高云(慕容云)为燕王,杀死慕容熙。409年高云的禁卫离班、桃仁杀死高云,冯跋称燕天王,后燕灭亡。

  慕容德原是后燕宗室范阳王。397年,当后燕君主慕容宝于参合陂之战为北魏所败之后,后燕被截成南北两部分。次年慕容德于滑台(今河南滑县)自称燕王。公元400年迁广固(今山东青州西北)称帝。南燕的国土,东到大海,南达泗上,西至巨野泽,北临黄河,共有十五个郡、八十二个县,约三十三万户,基本上就是原西晋的青州。

  后主慕容超在位时,被东晋的刘裕击败,经历两代后南燕灭亡。“南燕”之别称,始于当时人张诠所写《南燕书》(已佚),因相对于北燕位于南方故名。

  407年,冯跋灭后燕,拥立高云(慕容云)为天王,建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仍旧沿用后燕国号。409年,高云被部下离班、桃仁所杀,冯跋平定政变后即天王位于昌黎(今辽宁省义县)。据有今辽宁省西南部和河北省东北部。436年被北魏所灭。

  因其都龙城,又名黄龙,故南朝宋称其为黄龙国。也有史书因其地处东北地区南部,又称其为东燕,但较为罕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lishi.com/zhongguolishi/wuhushiliuguo/5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