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世界历史网>>中国历史>>三国>>益州本土人士对蜀汉外来统治集团的反抗文章--《仇国论》

  仇国论由三国时代蜀汉中散大夫谯周于257年所作,是一篇反对姜维穷兵黩武、发动连年北伐的文章。这篇文章也被视为益州本土人士对蜀汉外来统治集团的反抗。

  诸葛亮、蒋琬、费祎相继去世后,姜维长期北伐,因而民生凋敝,谯周看不惯姜维连年北伐的作法而反抗姜维等人的北伐行动。在257年,魏国将领诸葛诞联合东吴在淮南起兵反抗司马昭,姜维趁机出兵秦川,率领数万大军往骆谷挺进,谯周与尚书令陈祗讨论其出兵的利害与得失,谯周主要怪责姜维未学会忍让而“师旅数出”造成“百姓雕瘁”。后将其论点记录下来,便是《仇国论》。

  小说三国演义的第112回也有提到谯周写作仇国论,反对姜维北伐的事。

  《仇国论》中,谯周举了两个虚构的国家“因余”和“肇建”为例子,因余是小国,肇建是大国,两国世为仇敌,因余国人高贤卿问伏愚子,身为小国在面对大国时该使用什么战略,伏愚子举周文王与勾践为例子,说明与民休养生息,民心安定就可以取得胜利,高贤卿又问:“汉相争之时,刘邦和项羽约定以鸿沟为界,互不侵犯,当项羽返回时,张良认为如果人民安定下来就不会再想变动,说服刘邦追击项羽,最后取得了胜利,又怎么一定要用周文王的那套方法呢?现在肇建国内部有缺陷,我们趁机出兵攻击其边境,是不是能增加它的麻烦而战胜他呢?”

  伏愚子回答:“商朝西周的时候,王纲坚固,社会安定,人民习惯于当时的统治阶级,要是在那个时候,刘邦怎么可能杖剑鞭马、夺取天下呢?反观秦朝末年,天下土崩瓦解,王侯递嬗,年年月月都改变统治者,老百姓均不知所措,所以豪强并争,力量强的收获便大,迟慢的便被吞并。现在我们国家和肇建都已经立国很久了,不是秦朝末年动荡不安的时候,而有多国并立的形势,所以可以用周文王无为而治的方法,而不可以像刘邦那样南征北讨,如果人民疲劳,国家就会瓦解,俗话说‘与其射出很多箭没有命中目标,不如谨慎发箭,不要轻易出击。’

  所以智者不会因为一时小利就转移目标,而是等到时机许可才一次出动,所以商汤、周武王能不战而胜,如果他们一味穷兵黩武,不能审时度势,就算有智者也不能相救了。如果用兵如神,穿越急流,穿越山谷,不用船只便能渡过孟津,就不是我愚子所能做到的事了。

  《仇国论》并没有阻止姜维继续北伐,但谯周最后没有受到任何处分,反而官升一级,成为光禄大夫。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lishi.com/zhongguolishi/sanguo/1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