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世界历史网>>中国历史>>民国>>1948年7月5日发生在北平市的一起中国东北籍学生队伍遭中国青年军队员枪击的事件:北平七五事件

  北平七五事件,是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5日发生在北平市的一起中国东北籍学生队伍遭中国青年军队员枪击的事件,造成学生严重伤亡,引发了中国各地的学生运动,学生失望之余转而支持共产党。

 

北平街头的示威队伍

  1946年至1948年,北平市先后发生由中共发起的反美抗暴运动、反内战反饥饿运动、反美扶日运动等运动,以学潮为核心,波及社会各阶层。学潮成为北平市的各级党政军警宪特机构必须处理的棘手问题。秉承南京的中央意志的北平警备司令部、宪兵、党部、军统、中统等系统大致主张实行严惩;而非中央系的国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北平市市长何思源、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傅作义等则采取疏导办法,以避免流血冲突。国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辕裁撤后,李宗仁于1948年5月当选中华民国副总统;吴铸人因竞选监察委员也离开北平;何思源于1948年6月被免去北平市市长职务。此后,傅作义出任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坐镇北平,陈继承任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副司令兼北平警备司令。傅作义与陈继承本有矛盾,所以在处理学潮的过程中开始出现傅作义与陈继承之间的争斗。

  1948年上半年,由于国军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东北战场节节败退,中国东北今辽宁省、吉林省的大、中学生约3000人为躲避战火而逃往北平、天津两地,政府宣称要在北平、天津成立临时大学、临时中学。但因经费及校址等原因,政府宣称将成立的临大、临中未能兑现,东北学生入山海关“要读书,要生存”的愿望落空,一时间生活及就学问题均无法解决,他们便派出代表同北平市参议会交涉,但未获答复。后来,这些学生们听说1948年7月3日北平市参议会通过“征招全部东北(流亡)学生当兵”议案,认为北平市参议会议长许惠东要将他们送去当兵,感到十分愤怒。7月4日,东北16个院校的学生代表联合决定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

  1948年7月5日早8时,各校的学生在地安门集合,以八列纵队向北平市参议会方向进发。学生们抵达北平市参议会门前,想找许惠东及李宗仁(中华民国副总统,当时因结束国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辕事务而在北平)质问,但仍未获肯定答复。学生们遂打掉北平市参议会的招牌。国立长白师范学院体育系学生通过叠罗汉爬到大门高处,用油漆写上“北平市土豪劣绅会”八个大字。上午10点多钟,学生们来到天安门前。此时,北平市学联、华北学联写来慰问信,并且赠送锦旗,以表达对东北学生的声援。学生们深受鼓舞。

  学生代表们提出要北平市参议会议长许惠东当面向学生赔礼道歉,但遭到拒绝。学生们群情激愤,决定到许惠东家再找许惠东交涉。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副司令兼北平警备司令陈继承迅速调动大批宪兵和警察,试图阻止学生进入东交民巷(许惠东家在东交民巷)。

  傅作义反对学生游行,但希望避免冲突。游行当日,傅作义“严令凡接近学生者,一律徒手,各级警宪官长,亦一再申戒不许流血,更无任何人下达开枪命令。警宪人员,自晨至暮,始终以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之容忍精神,在十一小时之长时间中,忍饥忍饿,维护公共治安,虽学生行动激越,幸未发生任何意外。”尽管傅作义下达了该指令,但陈继承认为事态十分严重,故通过电话请傅作义派军队警备,傅作义指示“士兵不准带枪,更不许打学生”。

  1948年7月5日下午4时,学生们抵达东交民巷许惠东家的大门口。随后,学生们冲破大门涌入院中。宪兵和警察使用木棍、枪托将学生们驱逐出大门。此后双方对峙了不长时间,秩序趋于平静。王鸿韶(原国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辕参谋长)叫学生派出代表谈判。但在谈判期间,陈继承自北平西苑调来青年军第208师搜索营及4辆装甲车,将学生包围,架设机枪,装上刺刀,摆出射击姿势。学生们知道代表正在谈判,见此情景十分气愤,但为了避免冲突,仍都坐在地上等候谈判消息。谈判双方在会客室内,都不知道外面的情况。达成协议后,双方代表走向大门口,准备向学生们宣布协议,外面的学生见代表走出,一时间欢声雷动,涌向门口打听谈判消息,青年军阻止不住,当即开枪射击学生。学生们连忙就地卧倒,但当学生们站起来时,青年军又向学生们射击,直到王鸿韶派人专门通知,才制止了青年军射击。青年军匆忙撤走。学生队伍这时也较为混乱,除了少数人留下救死扶伤以外,其他人都撤回住地。在此次惨案中,死者9人(学生死8人,无辜商人死1人),伤者48人。

  七五惨案震惊了全中国,遭到舆论强烈谴责,北平市各校的学生极为愤怒,纷纷游行表示抗议,要求惩办凶手,外地的学生也纷纷声援,学生运动一时在各地蜂起。1948年7月9日,华北13所院校、东北在北平各院校学生万余人在北京大学民主广场举行七五惨案哀悼控诉大会。会前,万余名学生举着“东北华北各院校反剿民反屠杀要读书大请愿”的大旗,先赴李宗仁官邸请愿。李宗仁三次接见学生代表,表示:“自己有职无权,只能尽量帮忙,向地方及中央转达。”最后,李宗仁同意请愿代表提出的“严惩凶手,撤销对集会、言论、请愿的禁令,厚恤死难者家属,建立临大临中”等10项要求。将近中午,北平警备司令部派4辆装甲车来到李宗仁官邸附近,引发学生们强烈抗议,李宗仁宣布保证学生安全,并且撤走装甲车。

  事件发生后次日,傅作义发表谈话,表示同情学生,答应撤职查办肇事头目,厚恤死难者家属,并且同意解决东北学生的生活及就学问题。傅作义一方面派人善后,一方面致电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行政院请求“处分”及“引咎辞职”,迫使蒋介石撤换了陈继承及北平市政府其他几位中统、军统骨干。最终,蒋介石撤了陈继承的北平警备总司令职务,青年军第208师调离北平。此次风波暂时平息。受伤学生事后也向北平地方法院提出自诉,将参议会议长许惠东列为被告。

  北平七五事件是中国国民党统治中国大陆史上发生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学生运动。此次学生运动的性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学潮,学生“要读书,要生存”的要求和政治关系不大,但政府方面仍按照学生政潮处理,措置失当。北平七五事件之后,一些尚对中华民国政府抱有期望的知识分子及学生深感失望,政治态度转向中国共产党方面。

  北平七五事件后不久,中国国民党开始追查操纵7月9日北平“七九”游行的“学匪”,严厉镇压学生运动。中国国民党青年部部长陈雪屏奉密令成立了“清匪除奸委员会”,随即发生“八·一九”事件(又称“八·一九”大迫害、“八·一九”大逮捕),传讯、拘捕250多名学生,送往特别刑事法庭“法办”。中国共产党也开始逐步转移学生,将国统区的学生运动目标转变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城市,学生运动由此开始进入低潮。

  1948年北平七五惨案中,有9人遇难,其中的8名中国东北籍大学生安葬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17号的东北义园,他们是:卜鸿勋、徐国昌、吴肇泰、韩德林、孙德馨、杨龙云、贺守志、李福维。


转载请注明:http://www.sjlishi.com/zhongguolishi/minguo/8857.html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于19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1922年5月1日成立,是江西安源煤矿和......[详细]

国宪起草委员会是中华民

1924年,段祺瑞上台初始,即提出废除法统。后来,他决定成立......[详细]

1939年1月7日侵华日军在

半倒井惨案是1939年1月7日侵华日军在山东省东平县半倒井村......[详细]

1939年5月22日至23日日本

大羊惨案是1939年5月22日至23日中日战争时,日本军队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