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世界历史网>>世界历史>>北极洲历史>>伽利略以罗马神话的曙光女神奥罗拉之名命名极光并解释其产生原理

  1619年,伽利略以罗马神话的曙光女神奥罗拉(Aurora)之名创造出"aurora borealis"一词。伽利略解释极光是由反射从地球上上升蒸气的太阳光。法国数学家皮埃尔·伽桑狄在1621年以希腊语的北风称之为"Boreas"。

  沃尔特·威廉·布赖恩特在他的书《开普勒》(1920)一书中写第谷·布拉赫“认为顺势疗法医师似乎有什么东西,他怀疑是硫,治愈了北极光的硫磺蒸气带来的传染性疾病”。

  1741年,欧罗夫·休尔特和安德斯·摄尔修斯观测到出现在头顶上方的极光,并描述为受到磁场控制。这表示(以后获得证实)大电流会与极光有所关联,流出的区域就是极光的源头。

  本杰明·富兰克林认为“神秘的北极光”是北极地区被水和其它的湿气增强了浓度而强化的带电粒子。

  19世纪中后期,伊莱亚斯·罗密士(1860)和稍晚的赫尔曼·费茨(Hermann Fritz, 1881)先后详细叙述极光与磁场的关系。

  1882年,特隆欧尔(S. Tromholt)确定极光主要出现在围绕地球磁极约2,500公里半径的环形"极光带"。在距离磁极约2,000公里的地理北极则几乎不曾出现过极光。暂态分布的极光("极光椭圆")) 则稍有不同,中心会由磁极向夜侧偏移3-5度,所以当磁极位于太阳和观测者之间对齐时,毫无疑问的极光弧在子夜会最偏向赤道的方向。这也是观赏极光最佳的时段,称为磁性子夜。

  1896年,克里斯蒂安·伯克兰提出极光起因于来自太阳所发射的带电粒子束。他在真空室中放入一个磁化的球(代表微型地球的"terrellas"球),以电子射束进行实验,表明电子将被引导至极区。这个模型的问题是极光本身没有极性,还有更多负电荷本身的自我分散性等,并且缺乏任何在太空中的观测证据。极光是太阳风粒子受到地球磁场的导引,在地球大气层顶的高处产生。这对极光尖点是正确的,但是在尖点之外,太阳风并未直接接近。此外,太阳风的能量主要是驻留在正离子,电子只有0.5Ev(电子伏特),而在尖点虽然会升高至50-100eV,但依然没有达到极光的能量。

  1908年,克里斯蒂安·伯克兰推论电流是沿着东西方向的极光弧流动的,流向是从白天侧朝向(大致)子夜,后来被称为"极光电流"(参见伯克兰电流)。

  约在1962年时,詹姆斯·范·艾伦及其同事提出“漏桶理论”,认为极光是从范艾伦辐射带溢出的,以反驳极光的高能量散逸会很快地耗尽辐射带。不久之后,事实显示被困在辐射带中大份都是带正电的离子,而极光中的粒子几乎都是相对能量较低的电子。

  1970年代,美国天体物理学家琼·费曼推论极光是地球磁层和太阳风发生相互作用的产物。她的工作结果来自“探险家33号”("Explorer 33")太空船搜集的资料。

  2007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西蜜斯卫星任务”("THEMIS")的5个人造卫星群成功发射升空。3月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上空侦测到北极光出现两小时,同一时间卫星也侦测到带电粒子流接触到北极磁场,并首度测到扭曲磁场的结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安吉罗波洛斯根据卫星传回的数据推断:太阳释放的带电粒子像一道气流飞向地球,碰到北极上空磁场时又形成若干扭曲的磁场,带电粒子的能量在瞬间释放,以灿烂眩目的北极光形式呈现。其研究结果已于2007年12月9日在“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的学术会议中发表。

  2008年2月26日,西蜜斯探测器得以确定,这是第一次,启动磁层副暴的触发器。五艘探测器中的二艘定位在到月球距离三分之一处,测量的事件显示磁重联事件发生在极光强化之前96秒。西蜜斯的专案负责人,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Vassilis Angelopoulos博士宣称:“我们的资料清地显示,这是第一次,磁重联是触发器。”。

英国首相约翰逊将成为近

当地时间2月29日,英国首相约翰逊宣布和女友西蒙兹订婚,以及......[详细]

苏联共产党(联共(布)

柳廷事件(俄语:Союз марксистов-ленинц......[详细]

1963年2月8日–10日由复

斋月革命,也被称为2月8日革命或1963年2月伊拉克政变,是......[详细]

交通运输部:疫情防控期

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免收收......[详细]